大益梧桐茶会走进西安,在碑林与书法“私奔”

都说想知道中国历史,十年看深圳,百年看上海,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

那么,又该如何去“看”西安呢?从一定程度上讲,中华史也是汉字史。中国是“汉字王国”,古代中国,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汉字连接起来的王国。而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亦是由书法写就的城池。

西安碑林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经金、元、明、清、民国至今,已成为了研究中国书法历代演变及汉字之美无法绕过的重要一环。

2021年,大益“梧桐茶会”走出云南开枝散叶、招凤纳贤,首站选择西安,即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天作之合。而走进碑林,举办一场名为“用书法读懂长安”的茶会,更是深秋里的一次雅集,恰“松风煮茗,竹雨谈诗”,好不惬意!

 由碑林窥见书法浩瀚宇宙

10月15日,2021年度第十期(总第39期)大益“梧桐茶会”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举办。本次茶会由大益爱心基金会、大益智库共同主办,西安大可堂茶业有限公司承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冰先生,为三十余位嘉宾进行了一堂名为《用书法读懂西安》的专题讲座,并现场挥毫泼墨、潇洒题字。大益爱心基金会秘书长高云飞,大益国际企业家俱乐部副秘书长吴鉴倬,西安大可堂茶业有限公司、大益国际企业家俱乐部-艺术品鉴赏投资部落酋长戴慧敏莅临了茶会。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绵绵幕雨,打湿了西安城。有人说,一下雨,西安就变成了诗里的长安,带着古韵的建筑伴着细雨,在烟雨蒙蒙中感受千年前关于长安的痕迹。而雨中的碑林,更别有一番风景。行走其间,好似时光也慢了下来,洇染在墨香里,跃然在碑刻上,化为渗透进骨子里的审美与诗意……
碑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时期,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原来立有《石台孝经碑》和《开成石经碑》。唐末天祐元年(904年)为了保护重要的碑石不散失,将石碑集中于文庙内。北宋哲宗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为保存《开成石经碑》而建立专门陈列石碑的场所,元祐五年(1090年)又增建碑廊、碑亭。后来历经各代的广泛收集,规模逐渐扩大,至清初始称为“碑林”。

时至今日,碑林已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馆”,是中国最大的石质书法宝库——19件国宝,6个碑廊,7间碑室,8座碑亭,3000余方碑刻,百千件传世名作、石刻艺术、佛教造像……藏品价值当之无愧:书法之渊、经史之薮。

担任本期“梧桐茶会”主讲嘉宾的王冰著有《西安碑林名碑书法艺术赏析》一书,并任《西安碑林名碑名帖》丛书的书法顾问兼编委,对中国书法及碑帖均有着很深的研究。
在专题讲座中,他指出,除了最早的甲骨文及金文,此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各种书体,以及著名书法家的墨宝,均能在碑林中寻到代表之作。这为我们今天了解瑰丽的书法艺术提供了便利。然而,面对着浩瀚如烟的碑刻,每一方石头,都是一部震古烁今的厚重巨作,每一个字都值得细细品读。想要一日读懂碑林,难;想要通过一堂课读懂书法进而读懂西安,更难!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艺。理解了这个,在日后欣赏书法作品时,便宛如有了一把钥匙。”王冰说

从东汉《曹全碑》,到唐代《石台孝经碑》、《大唐三藏圣教碑》、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到宋代赵佶《大观圣作之碑》、宋刻秦李斯《峄山刻石碑》,再到元代《刘尚神道碑》,又及清代《平利教案碑》……从小篆到草书到楷书、行书,再到瘦金体,碑林如中华书法美学宇宙的一个缩影,让我们在日常里得以窥见星汉灿烂。

分享结束后,王冰现场挥毫泼墨,写下“长安”、“禅茶一如”、“惜茶爱人”、“松风煮茗,竹雨谈诗”等作品,让冰冷的书法理论,有了真实可感的温度。

如西安人、美学大家蒋勋所言:“汉字书写,是我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美,是无用之用,但自文明肇始以来,便是人类不懈的追求;美,是千人千面,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一次,在碑林,在西安,一场“梧桐茶会”,令爱茶人,与美的距离更近。

从云南走向全国的梧桐茶会

“梧桐茶会”创办于2017年,是由大益集团打造的一个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人文茶会。其主题定位于公益、人文和美。它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公益传播为理念,以弘扬优秀文化思想为核心,旨在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提升受众的审美情趣。

从今年3月起,“梧桐茶会”逐步改变以往以茶商交流为主的活动方式,依托大益智库专家团,立足云南,通过九场不同主题的活动,其以茶文化为核心、专注茶领域的高端文化沙龙形态已现。

此次走出云南来到陕西,标志着“梧桐茶会”已从地方延展至更广阔的舞台。而将具备丰富内涵的高端人文沙龙推广到全国各地大益经销商、专营店体系中,不仅仅是对大益公益事业的践行,更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力及意义的文化传播。

本次“梧桐茶会”承办方戴慧敏先生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认可,他说:“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研习书法多年,碑林早已来过几十次。但这次于雨中漫步,又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和认识——这应该就是氛围带来的心境。而通过王冰老师的讲授及与现场嘉宾的交流,让我对书法又增添了几分喜爱。同时,也为今后举办艺术品鉴赏投资部落的活动提供了新思路。这样的文化之旅,多多益善!”

琴棋书画剑,诗书茶酒花。喝一盏茶,写一幅字,要的都是静心。如何让我们的心在红尘纷扰中沉下来,是需要毕生修炼之功课。一场场“梧桐茶会”就如一扇扇修炼法门,有意无意间,引领我们的人生行至更开阔处。

作家、学者祝勇说:“美不是奢华,不与金钱等值。美,是一种观念,一种对生命的态度,是我们为烟火红尘里的人生赋予的意义。”
继西安之后,“梧桐茶会”还将陆续策划走进古都及其他城市的精彩活动。让我们,继续与“梧桐茶会”同行,与美同源。

嘉宾体验拓碑

拓碑是南朝时出现的一种印刷技术,为雕版印刷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始于唐初,经宋元明清历代的发展,迄今已1400余年。拓本作为碑刻传承的载体,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承载了古代灿烂的书法艺术,且为历代学人所取法,各受世人的重视。
来到碑林,如果能亲手拓一次碑,是何等珍贵的体验。活动当日,三位嘉宾便拥有了这份幸运。

品茗与研学相得益彰

没有汉字,便没有书法。而汉字,相传由仓颉所造,“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边听王冰老师讲述书法之美,边品茗大益重磅茶品“仓颉号”,相得益彰不说,亦改变了以往茶会相对单调的形式,让喝茶清谈成为志趣高雅的流动盛宴。

点茶与香篆相映成趣

茶文化,从思想层面而言,是儒释道思想合一的化身。从外化表现而言,是文人墨客的参与,琴棋书画的相伴。“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香道则如一位美人,为茶道注入了丝缕柔情与浪漫。

中国茶史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的说法,宋代点茶在中国茶道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瘦金体冠绝古今的宋徽宗赵佶,也被称为“中国最顶级的茶人”。他不仅著有《大观茶论》,还是史上第一个为臣子点茶的皇帝。蔡京《太清楼侍宴记》记载:“遂御西阁,亲手调茶,分赐左右。”既然贵为天子都曾为臣子点茶,在当代,宋代点茶更成为了一种接待贵客的方式。
本次“梧桐茶会”,专设了香篆与点茶的表演环节,让嘉宾们近距离欣赏到了大宋风雅。

精美专属伴手礼

本次“梧桐茶会”还为嘉宾精心准备了伴手礼,包括一只“梧桐茶会”定制茶杯、一把由王冰亲笔所书的扇子、一枚梧桐树叶书签、一个凤凰胸章、一个定制款口罩,以及一个印有秦李斯《峄山刻石碑》和“梧桐茶会”LOGO的环保袋。

“寄望嘉宾日后看到这些伴手礼时,能再次想起这场‘梧桐茶会’、这次因缘际会。这一期一会的美丽,或许会如一束光,照亮每个平凡的日子。”相关工作人员说。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