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渔业:黑科技加持 水产养殖告别“靠天吃饭”

一直以来,中集渔业以“数字化陆基循环水养殖”为核心,全产业链运营,实现养殖系统及装备研发制造、水产养殖运营、饲料研究、活鲜流通、水产品预制菜生产销售等。中集渔业在广东江门等地建设有大型的水产养殖及加工产业园,在水产养殖业产量中收获颇丰。

中集养好水 好水出好鱼

采用中集成熟的智慧渔业装备与系统进行动态双循环水处理,对源水、养殖水、尾水进行24小时全程实时处理。实时监测水中的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并进行消杀增氧确保水质时刻在优质状态,达到鱼肉清甜、无腥、鲜美的高标准。

数字化管理 树行业标准

中集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以实现水质数据实时自动化监测,掌握鱼群生长状况,与投料系统进行关联,实现科学精准的饲料自动投喂,实现数字化运营管理,改变传统养殖业依赖经验判断的养殖模式。

三零标准 做安心食品

(0抗生素、0药残、0污染)

严格规范养殖流程,选用特定种苗进行培育,从种苗到成品全程规范饲料、水质等标准。养殖过程中,严格监控源水的水质状况,对养殖水体和尾水实时处理,确保水质洁净,降低鱼群的患病几率,并全程监测鱼群、水质中的药残、重金属等指标,确保鱼的品质达到三零标准。

通过一个个集装箱,实现高效增氧、消杀过滤、生物处理、数据处理、养殖监测于一体——这个“黑科技”水产养殖装备,位于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

有别于传统的土塘水产养殖,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通过“集装箱+”集成装备技术,使水产养殖装备化、养殖操作自动化、养殖管理智能化、养殖尾污资源化,让水产养殖告别“靠天吃饭”。

    

在“黑科技”的加持下,每个鱼池可养鱼1.5万多公斤。

养殖环境工厂化 不受天气制约

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位于大鳌镇新鳌公路旁的田头,基地上方搭建了钢结构棚顶,可遮风挡雨。走进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高数米、宽10多米的鱼池,犹如走进了一家工厂。

再走近一点,“哗哗哗”的水流声不绝于耳。每个鱼池都与一套集装箱设备相连,每个鱼池占地30多平方米。在项目负责人黎泽深的带领下,记者沿着梯级,走上位于鱼池顶部的平台。只见随着饲料洒向鱼池,密密麻麻的鱼儿跃出水面,争相抢食。鱼池一侧,有两个出水管,不停地向鱼池注入高氧洁净的养殖水。

“两个出水管分别连着两个集装箱设备,分别是物理净化设备和生物净化设备。前者用于分离鱼池内不溶于水的排泄物,后者用于净化鱼池内的有害物质。通过增氧消杀,水能实现24小时循环利用,不浪费水资源的同时,也保护环境。”黎泽深说。

记者留意到,不投食时,鱼池里几乎看不到鱼儿,但水面上会不断涌出密集的泡泡。黎泽深说:“每个鱼池都配有一个高效增氧设备,出水的溶氧量最高为20-30毫克/升,这大大高于普通鱼塘使用增氧机的数值。得益于高效增氧设备,我们的鱼池能同时养更多鱼。

“2022年农业农村部1号文件提出,推进渔业绿色发展,发展健康养殖。‘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也提出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要从2020年的32%提升到2025年的50%。我们认为,国内水产养殖市场很大。大鳌镇被西江水环抱,水源水质优良,发展水产养殖,中集渔业尽得天时地利人和。”黎泽深告诉记者。

双循环系统 年均可养殖6-8造

传统土塘养殖模式下,台风、暴雨、水源、水质等都是制约养殖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如遇持续暴雨天气,养殖户得24小时守着自家鱼塘,寸步不离。”大鳌镇农办工作人员黄宝欢表示,保持稳定的水质一直是水产养殖业中的重中之重。水源、水质一旦出现问题,不但可能毁了整个鱼塘,更让农户的生产经营风险大增。

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限。它以解决养殖难的行业痛点为切入点,通过电脑控制自动投料,检测水质、含氧量,让水产养殖不再‘靠天吃饭’,实现水产养殖工业化,不仅高效,还全程可控。”黄宝欢说。

“受资源、环境、生产水平和食品安全等因素影响,水产养殖工业化和集约化势在必行,也是我们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黎泽深表示,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是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的一大亮点,通过内外两个不同功能的水循环系统,达到养殖高密度、产量有保证、病害可预防、污染必处理的效果。

其中,内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水处理箱和生物净化箱,养殖水体依次经过物理净化、高效增氧、消杀排抗和生物净化处理后回到鱼池循环利用;外循环系统包括源水处理系统、尾污处理系统,主要利于生态、绿色养殖。

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换水率低,可在土地短缺、水资源不足或非淡水养殖的地方实现养殖作业,特别适合养殖南美白对虾、鳜鱼、石斑鱼、加州鲈鱼等中高价水产品。

以脆肉罗非鱼的养殖为例,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可以实现脆肉罗非鱼的最低养殖密度为50公斤/立方水体,脆化时间仅需30-40天。相比传统土塘养殖,周期大大缩短,养殖次数年均可达6-8造,若搭冬棚,可达9-12造。按此测算,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脆肉罗非鱼年产量可达300万公斤,较传统土塘养殖模式产量(按亩产2500公斤,一年3造计算)提高15倍以上。

黎泽深表示,进军水产养殖行业,中集渔业除了有技术,还有人才。今年初,汇集机械设计、水产养殖、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多位专业人才。“未来,中集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还将聚焦渔业机械、养殖运营服务、水产品深加工及销售、饲料生产加工、水产品运输等领域,全方位连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功能齐备、绿色生态、链条完整的现代渔业产业。”黎泽深说。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