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是世界狂犬病日。
面对这一病死率几乎100%的疾病,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主任医师李颖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狂犬病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
远高于埃博拉、MERS等疾病,
对此,“预防是唯一可靠的手段。”
1
一旦发病几乎无力回天
从业近40年的李颖主任接诊过不少狂犬病患者。“有时患者还没走进急诊室,远远看去就能判断是否发病。”她坦言,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接近100%。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每年约5.9万人死于狂犬病,1970年至今全球仅有不到20例确诊患者存活,且多遗留严重后遗症,依赖重症监护与实验性治疗。
然而天津曾创造过奇迹。
李主任回忆,本市一名公职人员工作时被狗咬伤,虽及时处理伤口并接种疫苗,但随后出现狂犬病前驱症状——双下肢蚁走感。专家医疗团队当机立断进行截肢,阻断了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的路径。
“患者尚未出现恐水、怕风等典型症状,抢救成功实属侥幸。”这名患者也成为天津唯一的幸存案例。
2
狂犬病病毒如何攻陷人体
李主任以简明语言勾勒出病毒的入侵路径:被感染动物咬伤后,病毒先在肌肉组织复制,沿神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潜伏期通常1至3个月,咬伤部位离头部越近,发病越快。”她强调,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如发热、乏力,易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