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房价下跌最吃亏的是普通老百姓 房地产牵动宏观经济

专家:房价下跌最吃亏的是普通老百姓 房地产牵动宏观经济!中国房地产未来走向何方?最近一篇名为《房地产是撼动宏观经济的震源》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一篇问答记录,由赵燕菁对某媒体人一系列采访问题的回答组成。赵燕菁是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双聘教授,曾任厦门市规划局局长、厦门市规划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业内公认,赵燕菁和黄奇帆是对房地产理解非常独到的两位学者型官员。

在这篇文章中,赵燕菁提出了几个核心观点: - 土地财政实际上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具体来说就是拥有土地出让权和规划权的那一级政府。 - 房地产要“止跌回稳”,必须放弃数量目标,尽快制止新增供地流入市场,并赎回已经过剩的不动产。继续靠卖地融资、还债、发工资的操作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的战略背道而驰。 - 房价下跌最吃亏的是普通老百姓。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拥有率为96.3%,农村居民为94.8%;中国城市家庭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77.7%,远高于美国的34.6%。房价下跌会加大贫富差距,而不是缩小。 - 为了实现稳房价并让买不起房的人住有所居,需要建立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的“双轨制”。首先,要扭转对房价的错误认识,明确提出房价上涨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其次,彻底区隔商品房和保障房市场。第三,在存在大量商品房库存甚至烂尾的情况下,保障房最好的来源不是新建,而是回购过剩的商品房。第四,接手烂尾项目不是救企业,而是救银行。 - 房地产在中国的资产负债表里占有最大份额,但前提是这些权益必须有流动性。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房地产就依然是资本生成的主要信用来源,其在宏观经济中的角色类似于美国的股票市场。 - 这一轮房地产调控的方向搞反了,打压房价作为调控目标并不正确。没有这一轮调控,宏观经济至少不会比现在更差。

赵燕菁的核心思路是中国房价不能下跌,还应该继续上涨,因为这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恢复经济活力。然而,这种观点是否站得住脚值得商榷。

当前房地产行业依然处于寒冬。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8月份全国房地产市场情况显示,需求端和供应端均出现下滑。例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4.7%和7.3%;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下降12.9%。如果将时间线拉长,与2021年相比,2024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房地产投资、房企到位资金分别下降39.6%、43.1%、27.1%和46.5%,待售面积却增加了47.6%。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请给我们留言。
      联系我们   SiteMap